在上一篇的” 「豆魚蛋肉類」食物_基礎篇”中,我們認識了肉類的份量觀念,知道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肉類份量是以每份7公克蛋白質來定量,而因為脂肪高低不同,又細分為「低脂」、「中脂」和「高脂」三種。 不過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些”理論”知識卻很難應用在實際生活上。難道要這麼麻煩嗎?吃塊肉前還要先知道它是什麼部位、判斷它是屬於「低脂」、「中脂」和「高脂」? 難道吃東西前都要先秤重知道份量後再來吃嗎?…..當然不用這麼麻煩,今天我們要教大家如何利用簡化的食物換算工具,輕鬆估算自己平日所吃的肉類食物的營養與熱量。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學上的食物分類是以主要營養素含量來劃分的,「全穀雜糧類」(簡稱主食類)主要提供的是”醣類”這個營養素;「豆魚蛋肉類」和「乳品類」則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身體重要的建材,我們身體內的每一個活細胞及體液都含有蛋白質,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東西,如酵素、荷爾蒙、膠原蛋白、免疫球蛋白、血紅蛋白、脂蛋白等都是由蛋白質所構成,所以蛋白質在體內還具有重要的調節生理功能。
因此,為了維持生理的正常運轉,並滿足身體汰舊換新所需,我們每天需要自飲食攝取足量的蛋白質。而在某些特殊狀況下,例如生長發育期的孩童和青少年、孕哺乳婦、運動健身或生病等特殊生理狀態下時,蛋白質的需要量會較平常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常會買高蛋白食物做探病的伴手禮的緣故。那麼,到底那些食物是屬於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又怎麼知道自己吃了多少蛋白質、量是否攝取足夠呢?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前面的”解碼「全穀雜糧類」食物_基礎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食物份量的觀念,並了解那些食物屬於主食類,及一些常見主食類食物一份的量。儘管如此,對初次接觸”份量”概念的人來說,可能會有點不知如何著手,畢竟並非每個人都對20公克的米、25公克的紅豆有概念,而實際上我們所接觸的食物是白飯不是生米,喝的是紅豆湯,不是直接吃生紅豆,所以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要教大家如何將之前所學的主食份量概念運用到平日生活中。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是減肥、維持健康體重或增胖,我們都必需了解食物熱量,因為我們的體重是食物熱量(即攝取量)和身體消耗量平衡的結果,想減肥就要讓攝取量<消耗量,想增胖則要讓攝取量>消耗量,以此類推。
消耗量(即俗稱的新陳代謝)可透過公式來計算,獲得一個粗估的結果,但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所吃食物的熱量有多少呢?為什麼明明有時候熱量吃得不多,但體重仍然還瘦不下來呢?為什麼同樣的食物卻有很多不同的熱量數值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減肥和體重管理中非常基礎的一個問題~食物熱量。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之前文章中我們知道了想要均衡營養,就要廣泛攝取六大類食物,而透過將熱量均衡分配到醣類、蛋白質和脂肪三大營養素中,及使用食物份量這個工具,我們就可算出自己到底每天該吃多少”份”的主食類、肉類、蔬菜和水果。
在接下來[食物vs份量]這一系列的文章,Stella要帶大家來認識各類食物的份量,知道所謂一份的主食或肉類是該吃多少的量,並學會如何將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與家人能吃出營養與健康。今天,我們要先認識的是「全穀雜糧類」食物,也就是俗稱的主食類,同時也會介紹所謂份量的概念。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學到了熱量並不是吃夠就好,而是要依照均衡營養比例來分配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量,廣泛攝取包括「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水果類」、「蔬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六大類食物。原本是Stella是打算直接進入重點,介紹各類食物的分量,讓大家了解如何將份量技巧應用在生活中,但因有臉友提出對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分配的問題,以及希望知道如何從將熱量換算成六大類食物的份量,所以在正式介紹食物份量前,先來好好討論這兩個問題。今天,讓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也就是將熱量分配到三大營養素時,比例要怎麼分配會比較好?
▍到底自己一天該吃多少熱量才對?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心體重或健康的人或多或少曾透過體脂儀、網路公式、表格查詢等方法,估算過自己每天可攝取多少熱量(=俗稱的新陳代謝)。大體上,一般成年女性和銀髮族一天可攝取的熱量約在1600大卡左右,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每天只要從飲食中攝取到這麼多熱量就好了呢?
答案是"否"!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或許因”聽說”吃米飯容易胖,所以為了減肥而硬生生把米飯或澱粉類食物列為拒絕往來戶;或是”聽說”小麥吃了會過敏、引起發炎,是現代很多慢性病的罪魁禍首,所以不能吃小麥;或因”聽說”燕麥很健康、可降低膽固醇,所以勉強自己每天早餐都吃燕麥片…一大堆的”聽說”,讓人不禁覺得米和小麥好像是萬惡之物,只有燕麥才是好東西。但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這些平日常見的主食類食物呢?今天就讓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米、小麥、大麥、燕麥等穀類的營養吧!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之前有同事買了包蔓越莓蒟蒻干,很興奮地告訴我她發現一個好吃、健康且熱量低的零食…習慣吃東西先看營養成份表的Stella,接過蒟蒻干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翻過來看營養成分表,結果發現這包”美味健康”的蒟蒻干每100公克熱量高達333大卡,而其中精緻糖(sugar)就佔了37公克,約148大卡(佔總熱量44.4%)。這相當每口蒟蒻干就有近半熱量是來自精緻糖…即便蒟蒻干是高纖食物,但高糖、且不算低的熱量讓它被踢出營養健康低卡食物的行列。
會特別用這個故事開場是因為Stella發現近年來,很多基本上健康的食物,如上述蒟蒻干、或優酪乳,已被加”料”到失去它原本的健康意義了。廠商加料的目的或許是為了改良味道和口感讓更多人願意購買;也或許是為了降低成本、滿足消費者想買健康又便宜東西的慾望。但結果就是食物變得更加不健康、營養價值變得更低。即便廠商避重就輕地用”添加100%果汁”、”高纖”、”低脂”、”低糖”、”十穀”、”全麥”等字眼包裝行銷,但只要看翻看產品的成份和營養標示就可看出它們加料後不健康的地方。遺憾的是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習慣用價格以及上述廣告術語來下購買決定,而疏於去了解自己所買的食物,導致常常花大錢買到的是”心安”的產品,而非真正有助”健康”的產品。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